学子风采 | 黄嘉俊:在社会实践中触摸传统文化
编者按
本期专访,博文君将为大家介绍人文社科学院、学勤书院的大四学生黄嘉俊。他认为在工作之余的时间并不是一窝蜂地去和别人凑热闹,而是应该回过头来,从自己的喜好和需要出发,在社会实践中触摸文化。
黄嘉俊
2016级人文社科学院、学勤书院
对黄嘉俊来说,最大的喜好就是文化实践。因此这三年,他几乎将所有课余时间都花在了文化实践上。他用三个词总结了自己的实践方向:东南亚,客家文化及乡村复兴。
2018年的暑假,黄嘉俊带领下南洋社会实践队来到印尼,调研东南亚华文教育的发展情况。11天的实践,他们拜访了16个华文教育单位、4个宗乡团体,与1位华人女市长进行访谈,收获颇丰。看似简单的成功背后是无数的努力与艰辛。黄嘉俊花了整整一个寒假来思考合适的主题。却因行程的安全问题被老师质疑,他反思,探索并不断完善方案。在紧张的final阶段,他一个人负责队员的面试筛选;为了确定拜访机构,他甚至将邮件直接发到了印尼大使馆。经过和队员们一个月的努力,最终在出发前一个星期将行程完全敲定。
一次下南洋项目反映出了他的执着,热情与大胆。这些深藏在他性格中的因素,如点点星子照亮着他文化保育复兴的实践之路。也是在一次次的实践中,他明确了自己的爱好与方向。
下南洋系列·社会实践调研活动合照
<<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>>
一次偶然,黄嘉俊加入了一个微信群,里面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客家人。听到马来西亚华人,印度华人竟说着与父亲一样的客家话,他惊叹于客家文化在海外的影响之深。这激发了他对客家文化的兴趣,因此开始努力提升自己的母语——客家话。
而大二到大三的暑假则是他对东南亚感兴趣的起点。去印尼参加模联,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交换,结识东南亚的朋友,与东南亚的客家人交流。那一年的时间,他有半年都呆在东南亚。客家文化,东南亚,这两者交织在一起,成为他割舍不下的情怀。
客属联谊会
他和同学一起开办客家文化的讲座、下南洋分享会、组织客家团圆饭。但这些声势浩大的活动,能留下的也许只是茶余饭后的谈资。实践不应只留下情怀,而更应该留下可以承载文化的实体。
黄嘉俊想到了在新加坡交换的时候,新加坡国立大学的舞狮队每天训练的热闹场景。在查资料的过程中,他又发现了马来西亚一个以舞狮出名的中学。学校的体育馆就是由舞狮队表演筹资创建的。这个既有团队氛围,对学校有帮助又可以传承文化的活动深深吸引了他。在不断了解了深圳本地舞麒麟的过程中,他看到了这背后蕴含着的深厚客家文化内涵。
因此,黄嘉俊开始计划着创建大学麒麟队。他希望将只存在于博物馆中的传统带到同学们的身边,让传统活起来;影响到更多人,让他们受到感染也开始负起发展传统文化的责任;告诉社会,只要给了年轻人选择,传统文化是可以被接受的。传播文化,对社会作出改变是他一直以来实践的宗旨。
大学麒麟队
在参与中国乡村复兴的相关实践方面,他前后5次带领同学参加乡村复兴论坛,以学习中国当下乡村复兴最新的实践经验和理论。他还和同学一起向主办方建议增加乡村对对碰环节,邀请大学生在乡村复兴论坛上发言,对中国的乡村复兴建言献策。他将乡村复兴论坛带给同学们的目的是希望打破人们,特别是大学生对乡村的刻板印象,让更多的人了解真实的乡村以及现在正在进行的乡村复兴。
他说做社会实践不能为了要去做实践而实践,要想为什么要做这个实践,它能对社会产生什么影响。他知道仅仅是大学生自己也许并不能对很多事情产生直接的影响,但他可以做观念的传播者,在更多人的心中撒下种子。在未来,当种子逐渐长大,这些人有了改变社会的能力时,便是社会真正进步的时候。而他的实践也从某种意义上真正推动了社会的发展。
乡村复兴论坛
<<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>>
传讯与公共关系处(CPRO)出品
撰文:周一加(2019级经管学院、祥波书院)
排版:吴占昕(2018级理工学院、祥波书院)